来源:基石中学
阅读提示: 本期微课堂为《让孩子与你更亲密》系列课程之一,由基石中学心理学导师侯玉丽老师主讲,在7月2日—9日的国际高中体验营里,侯老师也会面对面和学生及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经验,名额有限,希望大家珍惜这难得的机会。 本期是此系列课程的第七节——1、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2、孩子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3、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什么影响了他? 听语音形式的微课堂,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家庭教育微信群,第一时间掌握最专业的亲子教育方法。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出现打架的行为,其实是因为父母的抚养方式出了问题,尤其是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这一点影响最大,而且最直接。当孩子做事不自觉时家长会不断督促,会使得家长心累、孩子心烦,因此,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包括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这三方面的内容。 著名实验——“延迟满足” 讲到自我管理,不得不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实验内容: 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实验分析: 米歇尔对这些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孩子们进行了跟踪调查,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启示: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孩子的行为从小需要受到约束,要想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首先家长需要学习并掌握延迟满足的策略。 自我管理的训练方式 自我管理训练主要分为三步,首先,培养一种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能够觉察感受,对它们进行监控并在必要的时候改变它们,处理焦虑和应激。 其次,在障碍面前坚持不懈,适当地表达情绪。最后,使用工作记忆、注意和抑制控制能力来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和学业表现。 自我管理的阻碍——父母的溺爱 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拿一个10米外的玩具,大人懂了他的意图,于是急走几步,将这个玩具拿给了孩子。当一个大人这样做时,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顺利地拿到了球,他会喜悦,他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切实地体会到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力量。 中考前实用小练习——制造未来景象 中考前,孩子特别需要能够带动他前进的动力,家长们可以帮助他建造一份未来景象,成功的未来景象会使孩子积极、主动、自信,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力量。 良好的未来景象,必须有清晰的目标和呈现目标的景象(视),说话或声音(听)和感受(感)。 以考试为例,首先帮助孩子定出: (1) 这次考试的目标,例如我的目标是80 分。目标必须不脱离现实,如果孩子过去最高都只不过是40 分,把这次目标订在50 或60 分会较为实际。 (2) 证明达到目标的景象,例如老师对孩子的嘉许,孩子看到成绩表上的数字。添加一些细节,使这个成功景象更具内容,例如环境的人与物,室内外的光线、杂声等(成功景象中必须看到自己,即是抽离状态)。 建立成功的未来景象,家长可以先和孩子谈论一下这次考试成功的意义,他的目标和证明达到目标的景象。用笔把景象的细节写下来,然后引导孩子闭上眼睛,做两个深呼吸使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按写下的细节,用说话一步一步地使孩子在脑中构建出那一份景象。 孩子有了那份未来成功的景象后,必须闭上眼睛,因为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把那份景象放在脑中更能帮助他的位置。步骤如下: (1) 把景象图推向右上边,就像时钟上1∶30 的位置。(这是针对用右手的人。若孩子用左手,则须把景象图推向左上,即10∶30 的位置。) (2) 调校颜色为彩色、鲜明及光亮。 (3) 把景象拉近自己,到一个给自己强烈的良好感觉时才停下。 (4) 做两三个深呼吸,想像每次吸气都把未来成功景象凝固在内心。 (5) 闲谈数句,然后测试孩子一次。大力吸气,看多久那份成功景象能涌现。 做数次这样的测试,教导孩子每次需要达到目标的动力都可以凭大力吸气取得。这个技巧,在帮助孩子面对例如生病、考试紧张、受到挫败等情况上非常有效。 侯玉丽老师寄语: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抚养,不要把目光局限于孩子所做的事情上,而应该以生活当中的小事件为契机,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懂得做人的道理。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孩子的动机都是单纯的,只是有时他的行为没有积极的结果而已。 首先,家长要认同孩子的身份,耐心听孩子讲清事情真相,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愿意和父母进行分享。 其次,言传身教很重要,作为家长要想去教会孩子怎么做人,首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要提前把事情发生的结果告诉孩子,而是启发和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他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我选择我承担”是家庭教育当中家长们需要对孩子进行培养的责任意识,每个人都会在错误中成长起来,每一个错误都将是孩子成长的契机。
如果只是偶然发生,孩子产生的可能是开心,但如果这种事情总发生,孩子的心中势必会产生愤怒。
因为,相比拿到这个球的目的,孩子更重要的需要是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这个球的过程中,他的手、脚和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感觉和体验,他会感觉到,是他在努力,是他在运动,是他在感受……
有时,这个过程中他会摔跤,甚至会跌伤,从而产生受挫感,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
假若一个孩子这样长大,他就会形成应对挫折的高情商,等离开家进入学校或进入社会后,一旦遇到挫折,他不会有严重的受挫感,因为他相信自己最终会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而,假若是大人帮他拿到了10米外的球,也许他会开心,但他同时也会有这样一些感受产生:大人很强大,而我很弱小;有了问题,自动会有人帮我解决;我会愤怒,因为我的探索之路被打断了。
小孩子会经常说“我来……我来……”,他渴望自己用筷子或勺子吃饭,他渴望自己穿衣服,他渴望自己喝水,他还渴望帮妈妈打扫卫生……
懂得真爱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事情。习惯于溺爱的父母或者看不得孩子“受苦”,或者不愿意让孩子添乱,于是不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而是帮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一般而言,看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是自己的童年比较苦,他们对此很不甘心,于是有了孩子后,就拼命照顾孩子,发誓不让孩子吃苦。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即便理性上不知道父母到底在做什么,但他们会有感觉,他们会感觉到,父母其实看不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而是将父母自己的一些东西强加到了他们身上。所以,就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父母越溺爱孩子,孩子越觉得窒息。